當代著名作家、劇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多部作品榮獲“曹禺戲劇文學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好書”“吳承恩長篇小說獎”“施耐庵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代表作品:長篇電視劇劇本《大樹小樹》等;散文集《邊走邊看》《必須抵達》《說秦腔》等;長篇小說《西京故事》《裝臺》《主角》《喜劇》《星空與半棵樹》等。
當代著名劇作家、戲劇理論家,中國戲劇家協會顧問、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國際戲劇協會(ITI)中國中心顧問,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博導。代表作品:舞劇《朱鹮》《永不消逝的電波》;淮劇《金龍與蜉蝣》;越劇《我的大觀園》;昆劇《班昭》;京劇《西施歸越》;甬劇《典妻》;湘劇《夫人如見》;話劇《蘭陵王》等。
北京舞蹈學院著名教授、編導,博碩研究生導師、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支持計劃領軍人才、中國舞蹈藝術突出貢獻舞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020年、2021年“中國舞蹈評論年度推優”獲得者等。代表作品:舞劇《雷和雨》《洛神賦》《天鵝湖記》;舞蹈《流行歌曲浮世繪》《我們看見了河岸》《傳統舞蹈的現代性編創》等;學術專著《舞蹈編創的選材和立意》《舞蹈調度的王玫研究》等。
一級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師從郝維亞教授、關鵬教授,作品獲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當代舞獎”。代表作品:歌曲《無我》;民族舞劇《紅樓夢》;舞蹈作品《灣》;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立春》;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煙雨染江南》。
北京舞蹈學院舞臺美術系主任,國家一級舞美設計,中國舞臺美術學會燈光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等。多次榮獲“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獎項,以及俄羅斯Benois de la Danse(伯努瓦獎)“最佳舞美設計獎”。代表作品: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舞劇《天路》《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等;話劇《枕頭人》《覺醒年代》《在遠方》;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
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服裝設計師,代表作《只此青綠》被國家新聞辦公室寫入《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多次榮獲 “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 。代表作品:舞劇《只此青綠》《永不消逝的電波》《詠春》《孔子》《沙灣往事》《英歌》《五星出東方》等;歌劇《圖蘭朵》《白毛女》《小二黑結婚》等;粵劇《文成公主》;京劇《母親》;越劇《重圓記》;秦腔劇《無字碑》;贛劇《紅樓夢》;河北梆子《萬里江山》等。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造型設計師,榮獲“全國化妝造型十佳”“亞洲百杰造型師”稱號。代表作品:舞劇《孔子》《水月洛神》《沙灣往事》《梅蘭芳》《絲綢之路》《紅樓夢》《天路》《永不消逝的電波》《草原英雄小姐妹》《五星出東方》《只此青綠》《詠春》等。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曾于法國Lissa動畫學院學習影視動畫,回國后創立正月影像studio,從事CG影視后期特效,舞臺多媒體互動影像工作。代表作品:舞劇《五星出東方》《醒獅》《水月洛神》《永和九年》等;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長征》《黨的女兒》等;話劇《右玉》《李保國》《抗戰中的文藝》《蘇堤春曉》等;音樂劇《花兒與號手》《星辰》等;越劇《楓葉如花》等。
北京歌劇舞劇院成立于1978年,原名北京歌舞團,是北京演藝集團旗下9家文藝院團之一,也是北京市市屬唯一一家歌舞類專業表演院團。2004年轉企改制為北京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
黨的十八大以來,劇院在京演集團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著眼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秉持“出精品、出票房、出市場占有率”的總體目標,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效統一”。
近年來,劇院與國家大劇院聯合制作推出了榮獲“第十六屆文華大獎”和精品劇目獎的大型舞劇《天路》,以及大型原創音樂劇《在遠方》、舞劇《圓明園》《絲路長城》、現代樂舞作場《清平樂·大都吟》、樂舞詩《紫氣京華》、形體劇《化水》、歌劇《杜鵑山》、歌舞音畫《你我的北京》、交響組歌《北京頌》、綜藝歌舞演出《心動時刻》《北京圓夢》《炫舞飛歌》等一批常演不衰的經典劇節目,原創佳作在各類比賽和評選活動中屢獲殊榮。云集了阿云嘎、王二妮、云飛、紀敏佳、周旋、吳春燕、王儷霏、駱文博等知名演員,以及何曉彬、亢竹青等杰出創作人才;多次應邀參加和承辦各類海內外的文化交流和商業演出等大型演出活動,足跡遍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劇院多次獲得“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首都文明單位”等稱號;并榮獲“北京市第十屆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稱號”及“北京市紀念建黨90周年宣傳工作先進集體”。